水體中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態氧,可用于衡量水體自凈能力如果水中溶解氧被消耗后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越短,則說明該水體自凈能力越強或說明水體污染程度不高,是水體污染情況的判斷條件之一。
一般來說,水中有機物含量較多,其所消耗的氧速度大于溶解氧的補給速度時,水中溶解氧會逐步下降,當水中溶解氧過低時水體中動植物大量死亡,水體發生腐敗、發酵、發黑、發臭等。
影響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
1.好氧有機物降解等引起的消耗型,溶解氧下降。
2.空氣中氣氣的溶解及水中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也會影響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變化。
哪些因素會導致溶解氧下降
1.高濃度有機廢水中BOD易被活性污泥分解去除,導致DO降低。
2.油脂、皮革、纖維、印刷等高耗氧量廢水流入可直接導致DO急劇下降。
3.表面活性劑、高粘度廢水、油脂等聚集在氣液界面上,阻止氧分子的擴散及轉移。
4.地下水或礦山、煉鐵廠、電纜廠等含大量氧化亞鐵的工礦廢水易被氧化成Fe3+,消耗大量氧,導致DO降低。
在污水處理中,DO值發生這些變化,要注意了
1.曝氣頭堵塞或曝氣膜老化,也會導致水中DO值下降。
2.DO值急劇上升.
A:雨季或其它情況下,外來水稀釋了原水,使得進水濃度過低,曝氣池進水負荷下降,DO上升。
B:重金屬、有機害物質過量進入,微生物大量死亡,活性污泥好氧速率下降。
C:強氧化劑進入水體中,阻礙細菌正常新陳代謝,甚至死亡,不能正常耗氧,導致DO上升。
D:水溫下降或污泥泥齡縮短導致硝化反應停止時,氧的消耗減少,DO上升。
此外,水溫過高也會使微生物發生蛋白變質、氧失活,進而導致水體惡化,一些要求水溫在20~30℃,不高于35℃以上,不低于10℃以下。
相關內容…………怎么COD又又超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