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需氧量(COD)是衡量水體中可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含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
溫度:溫度的大幅波動會影響活性污泥的活性,進而影響COD的分解。
營養元素比例:水中碳、氮、磷的比例不平衡,可能導致污泥活性降低,影響有機物的正常分解。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的起伏過大可導致好氧菌死亡,減少有機物的降解。
處理系統效能:厭氧和好氧池的處理效率,以及有機物降解性能,直接影響出水COD含量。
氯離子影響:高濃度氯離子會干擾重鉻酸鉀的氧化能力,影響COD測定。
試劑和實驗條件:試劑濃度、空白試驗值、亞硫酸根離子、水質中其他還原性物質的存在等,都會對COD測定結果產生影響。
外部污染源:工業廢水排放和農業活動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等,會增加水體中的有機物含量,從而提高COD值。
關于COD值的正常范圍,這通常取決于水體的具體用途和環境質量標準。一般而言:
Ⅰ類和Ⅱ類水體,理想的飲用水源,COD限值嚴格控制在15 mg/L以下。
Ⅲ類水體,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COD限值放寬至20 mg/L。
Ⅳ類水體,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COD限值為30 mg/L。
Ⅴ類水體,適用于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COD限值最高可至40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