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可以根據其存在形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顆粒狀COD:這些是較大的固體顆粒,可以通過物理方法如格柵過濾、沉淀等去除。
膠體狀COD:這類COD是由較小的顆粒組成,它們懸浮在水中不易自然沉降。通常使用化學絮凝法來處理,例如加入聚丙烯酰胺或聚合氯化鋁作為絮凝劑,使膠體凝聚成較大的顆粒以便于分離。
溶解性COD:這是指完全溶解在水中的有機物質。對于這部分COD,如果它是生物可降解的,則可以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如果是難生物降解的,則可能需要更高級的技術,比如氧化還原反應、共沉淀、結晶、吸附等。
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包括格柵、篩網、氣浮機等,用于去除較大的漂浮物和懸浮固體。
化學處理:通過添加化學藥劑(如絮凝劑),利用吸附架橋、壓縮雙電層及網捕作用讓細小顆粒形成較大的絮團,從而易于沉淀或氣浮分離。
生物處理:依賴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將有機污染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消化等多種方式。生物處理適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COD。
高級氧化工藝:當遇到難以用傳統方法去除的難降解有機物時,可以考慮使用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高級氧化技術,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效率。
吸附處理:使用活性炭、大孔樹脂等材料對某些特定類型的有機污染物進行吸附,特別是那些相對容易被吸附的化合物。
選擇哪種處理方法取決于污水的具體性質、成分以及預期達到的處理標準。實際應用中,往往結合多種方法來實現最佳的處理效果。例如,在造紙廢水中,由于含有較高比例的不可溶性COD,所以通常會先采用物理化學法去除大部分SS(懸浮固體)和不可溶性COD,然后再用生物處理進一步降低剩余的溶解性COD。
更多污水COD超標治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