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是指化學需氧量,代表的是水體受還原性物質(zhì)的污染程度。其檢測方法包括高錳酸鉀快速檢測法和國標重鉻酸鉀法。它是污水排放指標中常見的重指標之一,主要作為有機物質(zhì)相對含量的一項綜合性指標。
造成COD超標的原因
1.廢水自身所攜帶的來自企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的有機物,如食物殘渣、化工廠中還原性物質(zhì)等。
2.廢水處理過程中不達標或提標后造成的出水COD超標。
(1)溫度、pH值、DO值等對生化池的微生物菌種生長造成影響,降低其COD降解率。
(2)某些工業(yè)廢水或有害廢水進入生化系統(tǒng),損害微生物菌群的正常生長,甚至造成微生物死亡、系統(tǒng)崩潰。
(3)處理工藝或藥劑選擇不當,COD去除劑不是真的COD去除劑而是屏蔽劑或是質(zhì)量不好,不能很好地處理廢水中的COD。
COD超標的常見處理方法
1.化學混凝法:通過投加COD去除劑等進行化學混凝凈化處理。這種方法需要注意對COD去除劑的選擇。
2.電化學處理法:直接或間接利用電解作用,把水中有機物或有毒害物質(zhì)進行分解。
3.微電解法:這種方法主要針對高濃度有機廢水,利用填充物微電解材料自身產(chǎn)生的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
4.吸附法:利用活性碳、樹脂等吸附材料吸附水中有機物、色度等。
5.微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菌劑的新陳代謝來分解水中的有機物,這種方法成本低、無二次污染,但需要注意提高其適應性,改善其生長條件,提高生化處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