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是衡量水中可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含量的一個指標。COD廢水如果未經適當處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中,會有以下幾方面的危害:
水質惡化:COD廢水中的有機物在降解過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導致水體缺氧,形成厭氧環境,水體發黑發臭。
生物死亡:缺氧環境不利于大多數水生生物生存,可能導致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

生態失衡:水體富營養化,促進藻類過度生長,如藍藻水華,破壞水生態平衡。
健康風險:高COD廢水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如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等,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處理難度:高COD含量增加了廢水處理的難度和成本。
針對COD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物理法:包括沉淀、過濾、離心、隔油等,用于去除懸浮物和部分有機物。
化學法:
中和:調節pH值。
沉淀:通過加入化學試劑使污染物形成沉淀。
氧化還原:如Fenton試劑、臭氧氧化、高級氧化過程(AOPs)等,用于氧化難降解有機物。
離子交換:用于去除特定離子或有機分子。
物理化學法:如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氣浮等,結合物理和化學作用去除污染物。
生物處理法:
好氧生物處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等。
厭氧生物處理:如厭氧消化、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反應器等,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
濕地處理: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自然凈化能力。
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結合多種方法,先用物理法預處理,再通過化學或生物法深度處理,最后可能還需要物理化學法進行終級凈化,確保出水達到排放標準。具體選擇哪種方法或方法組合,取決于廢水的性質、污染物種類和濃度以及當地的環保法規。
更多COD水處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