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監測系統沒出現問題,真的是出水COD超標,且生化工藝正常運行,非生化工藝問題時,則可能是進水水質出問題了。
進水水質包括進水的pH值、水溫、有機物濃度、懸浮物濃度、難降解有機物或抑制類物質含量等。可根據具體問題采用針對性措施。
1.pH值
可在預處理段進行中和反應,使之達到后續工藝所需最佳pH值范圍。如達到混凝劑的最佳使用范圍,等調節完再恢復進水。
此外,如果是生化前pH過酸或過堿,均會影響生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可通過加大回流量,利用沉淀池的廢水來稀釋pH值,降低其對生化系統的影響。
2.水溫過低
水溫過低時,微生物活性降低,生化效果減弱。對此,可有計劃地逐步減少排泥量來緩慢提高污泥濃度,通過提高活性污泥的菌群數量,保證生化處理階段的處理效果。也可適當降低生化系統進水量,減小回流比,增加生化段的停留時間。
3.有機物濃度過高
對此可大幅降低生化系統進水量,有條件的可停止進水,降低回流比,提高曝氣量,通過悶曝來讓系統恢復。
4.有難降解或抑制類
當確認是此問題時,可加強對厭氧生化處理工序的運行管理,也可通過投加活性炭等吸附劑進行吸附處理。
5.懸浮物過高
當生化系統中懸浮物含量過高時,可通過投加絮凝劑增強沉降效果,減少水中懸浮物含量。
投加COD去除劑可同時對水中懸浮物、COD等進行處理,且適應性強,受進水水質影響小,處理率高且反應速度快,可用于深度除COD或應急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