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如重鉻酸鉀、高錳酸鉀等)氧化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氣量,以mg/L為單位表示。COD值越高,表明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越嚴重。它不僅反映了水體中有機物的含量,還包括了無機還原性物質的影響,是評價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主要來源
工業廢水:包括化工、制藥、食品加工、紡織印染等行業排放的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
生活污水:家庭洗滌、廚房排水等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含有食物殘渣、洗滌劑等多種有機物質。
農業廢水:農田灌溉排水、畜禽養殖廢水等,這些廢水中常含有農藥殘留、肥料成分等有機物。
其他來源:如城市雨水徑流也可能攜帶地表上的有機污染物進入水體。
污水中存在COD主要有以下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
沉降:通過自然沉降或添加混凝劑加速懸浮固體的沉降,去除部分懸浮態的有機物。
過濾:使用砂濾、活性炭過濾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懸浮顆粒和部分溶解性有機物。
化學處理法:
混凝沉淀:向廢水中加入混凝劑,使細小的膠體粒子凝聚成較大的絮狀物,便于沉降去除。
氧化:使用氯氣、臭氧、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直接氧化分解有機物。
生物處理法: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群體在曝氣條件下分解水中的有機物,是最常用的城市污水處理方法。
生物膜法:讓微生物附著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通過水流與生物膜接觸進行有機物的降解。
厭氧消化:在缺氧環境下,利用厭氧細菌分解有機物,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體,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
高級氧化工藝(AOPs):
通過產生羥基自由基等強氧化性物質來分解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如Fenton試劑法、光催化氧化等。
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需要考慮廢水的具體性質、處理目標以及經濟可行性等因素。在實際工程中,通常會采用多種方法組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